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对韩国进行国事访问后于11月1日下午返回北京。此次访问韩国是习近平主席11年来首次“走访周边、会见朋友”。这也是李在明总统就任以来首次中韩领导人会晤。此访的一个重要成果是重申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韩国《亚洲日报》社长杨圭贤对《国际评论报》表示,习主席此访有力促进了中韩经贸、文化等领域交流合作,中韩关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11月1日下午,当地时间11月1日下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庆州博物馆会见韩国总统李在明。这是两国领导人握手的照片。
中韩作为重要邻国和合作伙伴,自1992年建交以来,积极推动各领域交流合作,实现了互利共赢、共同繁荣。 2008年,中韩关系提升为战略伙伴关系。到2024年,中韩双边贸易额将比建交时增长60倍以上。中国连续21年成为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韩国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33年来,中韩合作取得成果,但也经历风雨。
今年6月,韩国新政府成立后,习近平主席同李在明总统通电话,标志着两国关系新的开始。习主席访华受到韩国的热烈欢迎和最礼遇。韩国牙山政策研究所研究员李东奎认为,韩国政府愿意接受这一情况,释放了改善对华关系的强烈信号。中国社会科学院全球战略与亚太研究所中国全球战略与周边实验室主任王俊生对《国际评论报》表示,习主席对韩国的访问是一次极其重要的访问,是中韩关系改善发展关键时刻的转折点。
如何开启中韩关系新局面?习主席提出“加强战略沟通,夯实互信基础”、“深化互利合作、密切利益纽带”、“提升民族感情、增进民族联系”、“加强互利合作”四点建议。分析人士指出,这四项主张就像一个完整的“导航系统”:战略沟通是调整方向的“指南针”,互利合作是前进的“引擎”,民族感情是沟通人心的“桥梁”,多边合作是拓展合作的“平台”。这些共同为推动中韩战略伙伴关系长期稳定发展提供了清晰的路径。在明表示,韩方高度重视对华关系,愿与中方合作,推动两国友好合作关系进一步发展。
政治互信是中韩关系的基础。事实证明,两个政治制度不同的国家可以求同存异。过去,中韩关系曾因此受益。面对国际环境复杂变化,中韩两国坚守建交初心,避免外部干扰,相互尊重共同发展,求同存异,合作共赢。这是开启双语关系新篇章的最重要的环节。
经贸合作是中韩关系的“稳定石”。 2024年,中韩双边贸易额达3280.8亿美元,逆势增长5.6%。韩国进出口银行和韩国产业研究院5月发布的报告显示,中韩两国在半导体、电池等产业链关键环节具有高度互补关系。作为受益者和推动者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韩还一致同意抵制“脱钩、断交”,维护自由贸易和生产供应链的稳定和流动。
今年是中韩自贸协定缔结十周年,第二阶段谈判正在加速推进。加上人工智能、生物制药、绿色产业、银色经济等新兴领域的合作潜力,未来中韩经贸合作有望产生更多能量。不久前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二十届四中全会,对未来五年中国发展作出规划。访问韩国期间,习近平主席重申将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与世界各国共享发展机遇。双方都有很强的实力经贸、金融、农业、执法、科技、传媒等领域。签署0余份合作文件,充分表明中韩合作内涵丰富、充满活力、充满广阔前景。
连云港中韩轮渡满载乘客
两国人民团结对双边关系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目前,中国游客中“首尔看红叶、济州岛看海”成为热门选择,而韩国年轻人中,“周五下班飞上海”、“周末去张家界打卡”成为热门选择。中国海警救助韩国渔船、韩国海警救助中国公民的感人故事,见证了中韩两国人民的友谊。今后,将进一步传播此类积极信息,落实开展健康有益的人文交流,促进人文交流,有利于不断夯实两国关系发展的民意基础。
明年,中国将“接管”韩国,第三次主办APEC。中方将与包括韩方在内的各方合作,推动亚太自贸区进程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共同建设亚太共同体。韩方表示支持中方主办2026年亚太经合组织峰会,愿同中方加强在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沟通协调,共同促进地区和世界和平发展。
帮助邻居就等于帮助自己。当前中韩关系的改善是历经困难取得的,值得赞赏。新起点,中韩,insep耕邻和合作伙伴将举行会晤,并再次共同落实两国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协议。定期互访、密切联系,不仅造福两国人民,也为亚太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繁荣注入正能量。
(国际评论家)